本案特色
希冀透过公共艺术之创作,除了启蒙更多的海洋及环境教育、让艺术的种子扩散至参观民眾、以及邻近社区居民的生活空间之外,更能融合北火电厂歷史文化特色,藉此提升民眾对人文、生活、环境的艺术体验,以另一种方式重新认识海洋及八斗子文化,达到「亲近海洋、认识海洋、善待海洋」的目標,以及资源永续发展之精神。
作品介绍
P1-《海洋传说之过去‧ 现在‧ 未来 /Ocean Legends of the Past‧Present‧Future》
连建兴 Lien Chien-Hsing
年代:2014
材质:油彩 / 画布
尺寸:384×360 cm
基地:主题馆三楼(简报室外墙)Main Exhibition Building , 3rd Floor(the exterior of the Lecture room)
《海洋传说之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》以奇幻和浪 漫的三部曲,省思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对海洋资 源的开发与利用。世界古航海地图、古文明奇 珍文物与各种神怪航海探险传说,表现出国际 航海科学的权力版图变迁;先进的航海轮船代 表繁荣的国际航线和可贵的现代科技。海面以 下的世界则暗示当过度开发海洋资源时,人类 终將自食恶果。沈入海底的大楼化成海底乐园, 考古潜水艇与潜水夫发现了古代沉船,在艺术 家笔下形成了海底中待探索的美丽古蹟。而天 使般的美人鱼,代表了被唤醒的良知,殷切呼 唤著人们拯救可爱的世界。
–
P2-《城中城 /The City Beyond》
张力山 Chang Li-Shan
年代:2013
材质:不锈钢、玻璃水晶
尺寸:长1380× 宽1120× 高800 公分
基地:北火大厅 Power Hall
数量:约3万颗水晶
「城中城」勾勒出原北火电厂建筑原貌,让观 眾感受到人们在建筑中的生活经验与记忆。让 昔日的荣光得以转换再现,並以光明来照亮台 湾的未来。
–
P3-《TIME WITH AURORA》
陈敬元 Chen Ching-Yuan
年代:2013
材质:不锈钢、LED 灯箱
尺寸:长2360× 高420× 厚10 cm
基地:主题馆一楼(纪念品商店旁)Main Exhibition Building , 1st Floor (near the Gift Shop)
我將走廊佈满六角形结构的灯箱,因为这个形状让 我感到非常神祕,就像一个一个窗口跟观眾敘述关 於这里的故事。作品图像本身则呈现八斗子由岛屿 填海成为半岛,建造火力发电厂进而因歷史的迈进 与更替而成为现在的海洋科技博物馆,描述台湾与 海洋之间的意像。
–
P4-《泡泡遇 /Bubble Bath》
何采柔Ho Joyce │ 陈怡洁Chen Agi
碧水巷广场 Bishuixiang Square
执行团队:黄盒子互动工程有限公司
艺术家以「泡泡」此元素作为创作的发想,气泡象徵来自海洋地壳底 层不断向上冒出的气体,穿越海洋冒出水面,融合入我们每一口呼吸 的空气中;作品中另外一个元素是以色柱去呈现泡泡旅途中所沈积出 的气塔去表现泡泡冒生的途径。泡泡的旅途是孕育生命的起源,地海连天的印证。
艺术家另外从海洋科学史中溯源,发现气泡在地球生命诞生中所扮演 的重要角色。三十九亿年前,地球尚无任何的生命体,海底下剧烈的 地壳变动所產生之高温而浓郁的气体,以气泡的方式由海底地壳表面源源窜生而出。
这些气泡直冒海面的过程中冷热作用產生了一柱又一 柱的沈积物:气塔。而气塔中的化合物含有有机物质,正是生命体初次诞生的构成元素,於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將气塔的意象转化为色塔,去呈显泡泡作为一种生命体源头的旅途记录。
「泡泡遇」一方面呼应了海科馆建筑主体內对於气泡这个意象的使用, 藉此串联建筑主体与广场公共艺术的关联性;另一方面,艺术家视「泡泡遇」的「泡」为一个动词,希望 透过此件公共艺术作品唤起民眾一起来“泡”广场的 意愿与想像,期许这件作品能够成为吸引民眾来广场 活动的一个介面,让海科馆、民眾、以及海洋意象透过「泡泡遇」在广场上相遇。
–
P5-《洄域之境 /Cross over the borderline》
刘和让 Liu Ho-Jang
年代:2013
材质:不銹钢、金属、玻璃、印度黑金石、LED 灯
基地:遗址广场 Historical Site
《洄域之境》分別以渔用浮標、碳与渔火等具地域性三项元素,作为遗址广场的景观雕塑创作。以在地耆老转述的早期渔村与火力发电厂的生活风景, 提出三组系列作品在遗址基地中,象徵人文歷史与自然环境的异想循环关係,让民眾置身於空间中,如悠游於火力发电厂与海洋敘事的吉光片羽。